ABA原理在RDI中的运用

2011-09-23 16:36:33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1642

  杜佳楣

  曾几何时,RDI游戏治疗风靡全国。然而,这么些年过去了,RDI 做得好的机构少,RDI做得好的家庭更少。

  我多年前接触过RDI的理论,也曾经为RDI勾勒的美好的前景而激动不已。一直下决心要在煊煊身上试试RDI的魅力,可是开始了无数次,每每都是没有坚持多久就做不下去了。

  闲暇的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RDI游戏我居然会坚持不下去呢?象我这大家公认的“铁人”尚且如此,那别人能坚持的恐怕不是很多了。

  今年暑假,煊煊学校因为防震加固,暑假放假时间有三个月。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激动,好不容易煊煊有这么一段整块的时间,我可以试试“我”的RDI梦想了。

  赶巧我找到了两位好老师,于是从6月7日起,我们对煊煊开始了正规的RDI游戏治疗。每天3个小时,我们每天正规的备课,正规的上课,正规的讨论。

  两个月的“勤学苦练”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RDI游戏里面深藏着ABA的原理和操作手法。我们很多人悟不到这一点,反而把RDI和ABA看成是对立的两个流派,唯恐它们会有混淆,这样RDI做不好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的理解中,ABA原理是基础,RDI游戏是具体的系统的操作项目,它是建立在ABA原理基础上的,它的很多操作项目是需要依赖ABA手法来操作的。以上是我自己的观点,请各位同仁们指正。下面讲一讲我在RDI游戏中感受到的ABA吧!

  首先,RDI游戏整体方案的设计就是按照ABA原理剖析出来的。RDI游戏治疗的一个理念就是把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规律找出来,并根据这个规律把能力具体的分解成:关注他人,参照,协调合作等。具体的能力设订出来了,葛斯丁再根据这些能力制定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这么一来,RDI看着就很有实际操作性,而且系统性也显得特别的好。仔细一想,这种将交往能力剖析的方法不就是ABA里面的任务分解吗?这种根据某一种能力设定一系列类似游戏的方法不就是咱们DTT的重复训练吗?只是DTT是对某一个项目的重复,RDI游戏是对某一种能力的重复。

  其次,RDI很多游戏中都用到了我们的ABA法宝――强化。当然,它里面的强化物一般不会是食物,而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如:在“摆荡飞翔”(第一阶段第一级)这个游戏中,游戏的设定就是在孩子走到教练跟前之后,让孩子飞起来或者给他挠痒痒。第一阶段的很多游戏其实都是一种强化的原理,在孩子眼睛看着你的时候,在孩子跟着你数一,二,三并且点头之后,我们立即给他一个他喜欢的活动。可能是挠痒痒,可能是飞,可能是唱一句歌。因为孩子每次跟随老师的注意和要求之后就能得到自己喜欢的活动,所以孩子们跟随老师注意的行为就被强化了,这就是为什么RDI能达到他提高关注他人的原因。

  当然,很多孩子RDI做不起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比食物高级一点点的强化物对这些孩子还没有形成刺激,还没有强化效应。所以RDI里面也提到,有一些孩子如果配合和听指令不够好的话,先需要做完ABA一对一之后才能做RDI游戏,因为ABA一对一对于训练孩子听指令,训练孩子对于社会强化的理解是非常起作用的。因此,来我们“星希望”的孩子,如果RDI游戏根本做不了的话,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加强做ABA一对一。呵呵,还真是很管用,几个星期之后,这些孩子都能够做一些RDI游戏了。所以我们游戏组的老师经常说:“我们RDI组的功劳,有一半是ABA组老师们的。”

  ABA中的任务分解法和强化原理是我们任何游戏治疗中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就成功的运用这两点塑造了煊煊玩“老鹰抓小鸡”游戏。

  煊煊六岁的时候玩“老鹰抓小鸡”,在游戏开始时会牵着别人的衣服 ,一会儿手就不知不觉的松开了,她很容易就被“老鹰”抓到了。按常规孩子的玩法,抓到小鸡了就假装吃掉她,但她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丝毫不觉得害怕。即使我们装出吃的狰狞面目,她也一点都不害怕,根本没有逃的动机。针对这种问题,我就用ABA的原理分析了一下,煊煊不会对老鹰害怕,其原因可能是她根本不理解老鹰的可怕之处。哪怕我把老鹰抓小鸡,吃小鸡的视频或者图片给她看,她也未必会真正的理解和害怕,因为她不能“境同身受”。呵呵,人的心情她还不能体会,更何况小鸡了。

  这个害怕一定要跟她自己切实相关才会有一些效果。于是,当我扮演老鹰的时候,故意用最恐怖的声音和表情出现,想来惊吓惊吓这个迟钝的小家伙。我确实装得比较逼真,把一旁观看的一岁不到的妹妹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但是煊煊还是没有反应。因为以前我们是老鹰抓到她这只小鸡后,老鹰就会来给她挠痒痒(对于正常孩子的做法),所以“可怕”的老鹰来了,煊煊不仅不躲避,反而送上来给老鹰“吃”。这虽然可以看做是一种互动,但是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会觉得她这种玩法很怪异,不愿意跟她玩这个游戏。

  对于孤独症孩子,你教任何认知的东西,最好都要跟他的生活本身相关,这样才会让他们有感觉。目前煊煊关心最多的东西还不是社会强化,而是食物,想到这一点,我就设定从食物着手。

  于是,姐姐扮演老鹰,我是鸡妈妈,煊煊是小鸡,但是我这个鸡妈妈不是挡在小鸡前面保护她的。首先,我跟小鸡说:“鸡宝宝啊,妈妈这里有两块薯片,你去送给外婆吃。路上小心老鹰抢你的薯片,老鹰抢走了就会吃掉薯片。如果没有被抢走,你自己就可以和外婆一起吃掉这些薯片了。”说完,把薯片放到煊煊的兜里就打发她出发了。

  路上的老鹰出现了。刚开始的时候,煊煊仍然不会害怕,老鹰真的把小鸡抓住,把她的薯片给抢走吃掉了。而且还会用语言故意说明这件事情:“哼,这只小鸡见到我不知道跑,我肯定要抢掉她的薯片。”然后,老鹰把薯片从小鸡的鼻子底下晃过去:“呵呵,这是我抢的薯片,好香啊!”煊煊不知情,还以为世界上所有好吃的都有她的份,伸着嘴巴就准备凑上去吃。这时,老鹰把薯片放到自己嘴里,一边嘎嘣嘎嘣嚼着,一边得意的冲着煊煊说:“啊,真香啊!”然后,恶狠狠的冲着煊煊说:“哼,你不跑啊,下次我见到你还要抢你的。”

  就这样,煊煊每次带着好吃的去外婆家,都会被老鹰抢掉她心爱的薯片。几次之后,煊煊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老鹰不是好家伙,我见到她如果不跑,她就会把好吃的抢走吃掉。”见到老鹰开始知道跑了。只要她有跑的意识和动作,老鹰就故意没抓住她,她就有机会吃到自己心爱的食物,呵呵,煊煊见到老鹰就跑的这一行为就被强化了。

  然后,我们再用ABA的分解方法,先教她朝左躲,再教她朝右躲。慢慢的再让她随机躲。这样,老鹰来了,煊煊就会很积极的躲避老鹰了,因为老鹰要是抓到她,好吃的就会被抢走。老鹰要是抓不到她,就会饿死。老鹰饿死了,煊煊就可以自己吃兜里好吃的东西。就这样,煊煊学会了害怕老鹰,躲避老鹰。

  有一次,老鹰抓了几次“抓不着”小鸡。老鹰就边说边准备往地上倒:“啊,这只小鸡躲得太好了,我怎么着都抓不住她,我只好饿死了。”老鹰还没有倒到地上,煊煊就已经激动的拿出兜里的果冻准备吃了。这时,老鹰突然站起来说:“哼,我还没死你就敢吃啊?我要抢你的。”就这样,又一步步的教会了煊煊观察老鹰的状态。

  通过任务分解和强化的原理,我们教会了煊煊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其实不只是RDI游戏中随处可见ABA,任何游戏,任何活动我们都可以用ABA来分解和塑造。具体的运用范围和运用效果就要看大家的ABA功力了。

上一篇:阅读偶得 下一篇:促进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政策建议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