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恋关系的异常

2020-11-17 11:40:55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1436

   首先,普通儿童到了6个月龄以后会逐渐发展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依恋感。在3岁上幼儿园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具体的表现为:有的孩子在父母将他们送进教室离开后,便开始长时间的哭泣,一边哭还要一边大声地说:“妈妈,早点来接我”“妈妈,带我回家。”有的孩子甚至是在父母送他们去幼儿园的路上就开始边走边哭,希望父母将他们带回家,不要去幼儿园。但通常情况下这种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约一周左右,孩子们就会被幼儿园里老师设计的有趣的活动、教室里新奇的玩具所吸引,逐渐愿意去上幼儿园。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虽然孩子们在幼儿园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但与家长的亲子关系仍然会处在这几种人际关系中较高的水平,并不会因为建立了其他新的关系而有所减弱。

孤独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恋关系的异常

  那孤独症儿童(又叫自闭症儿童)在亲子关系中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老师在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孤独症儿童里,在亲子关系方面通常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异常。一种是对父母或照料者的过分依恋。

  案例:

  小艺,一个孤独症的小女孩。3岁时到中心接受干预训练。来中心的第一天,爸爸准备把孩子交给老师后就离开。可是小艺死死抓住爸爸的衣服,怎么都不肯松手,并且号啕大哭。尽管她哭得很厉害,但是却没有像普通儿童那样用语言来告诉老师或爸爸她不想让爸爸离开。而且她也不像有的普通小朋友一样,眼睛里含着眼泪看着爸爸,只是一味大哭。好不容易,老师从他爸爸手中将她接过来,并不停地安抚她,试图将她的情绪稳定下来。但是,她上课的时候也哭,下课的时候也哭,吃饭、睡觉时还是不停地哭,直到哭累了才渐渐睡着。开始干预的第一天,小艺的嗓子也哭哑了。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她每天都是这样一种状态,只是每天哭的时间逐渐在缩短。终于在一个月之后,她能够接受爸爸当着她的面离开教室。

  又如,有干预形式是需要家长陪同训练的,并且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教学。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家长是寸步不离,上课的时候在一起,吃饭睡觉在一起,甚至连家长去洗手间都要跟着。一旦家长不在他们的视线之内,他们就会马上到处寻找家长的踪影。这类型的孩子往往在人物泛化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而另一种则是对父母或照料者的离开表现得无动于衷,也就是说当父母离开他们的身边时,他们没有如上面所描述的普通儿童那样出现分离焦虑。普通儿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父母不在身边时,刚开始会格外地紧张不安。但是孤独症的儿童,不会注意到他们的父母或者照料者是否在身边,或者身处的环境是否安全。通常这一类的孤独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甚至基本没有表现出与父母有视线上的接触,更别说主动地与父母进行一些简单、有趣的亲子互动了。

上一篇:“有力的强化物”是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语言的最有效方法 下一篇:什么是「卡纳式」孤独症?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