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音乐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

2012-12-05 19:01:42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1470

  北京市海淀区阳光友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 赵 菲

  一、关于音乐治疗

  现如今“音乐治疗”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我们可以听到很多关于音乐治疗案例的事,人群中的抑郁症患者,疗养院中的孤寡老人和癌症患者,监狱中的一些犯人,然而在针对特殊需要的儿童,我们也可以看到“音乐治疗”的身影。在《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一书中就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音乐治疗对特殊儿童的影响,当然,音乐治疗也同样适用于孤独症儿童。

  《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中提到音乐治疗干预方式,其中有阐述“活动的方式”,而活动的方式中就包括“音乐活动治疗”,书中讲到:在“音乐活动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或音乐学习来帮助治疗对象发展适应性行为、能力和知识。这些音乐活动的设计和选择是特别要求治疗对象在参与过程中必须学习或练习治疗计划中所制定的社会适应性目标的。例如,如果一个治疗需要发展自己的粗大肌肉运动技能,音乐活动就可能是在即兴表演录制的音乐背景下按照节奏的行走训练。当然,这一活动在锻炼粗大肌肉运动的目标技能的同时,也会锻炼其他一些能力,如注意力的分配,完成任务的警觉性,节奏的感受以及听觉-运动的协调等等。

  书中还指出,音乐治疗的形式有个体音乐治疗和集体音乐治疗。集体音乐治疗的特点在于给幼儿提供一个“小社会”环境,幼儿在集体的音乐活动中与其他成员及老师形成多层次、互动的治疗关系。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反应,避免每一个成员都仅仅与老师发生反应,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远远比老师和个体成员之间的动力关系更重要。

  而在我所从事的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中,音乐游戏的课程设计大体可以称的上是集体的音乐治疗。例如,我们玩的普通游戏“击鼓传球”,在传与接中,感受游戏的快乐,还可以在听到鼓声不同节奏变化的声音来刺激听觉,渲染氛围,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治疗。

  但在这里我只说是音乐游戏而不是音乐治疗。布鲁纳《定义音乐治疗》(1989)一书中对音乐治疗这样定义: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①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治疗过程。②要有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③它不是简单的听音乐,而是依靠音乐的体验来达到某种治疗,使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

  我所从事的音乐教育是孤独症方面的幼儿,给予他们上音乐游戏课,我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我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蒙氏教学等教育理念,有些教育思想中的教学手段很适应于孤独症儿童。

  二、我们的音乐游戏课

  1、奥尔夫音乐治疗的应用

  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世界三大教育体系之一,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根本宗旨,通过鼓励孩子亲自,主动参与的音乐游戏,使他们身心达到平衡发展。而奥尔夫音乐治疗法是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其教学手段有:1、即兴性的方法2、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3、音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方法4、使用奥尔夫乐器。详细内容可参看由张鸿懿、马廷慧主编的《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19页—23页)

  奥尔夫思想强调一种原本的音乐教育,它融合语言(诗辞、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多声部朗诵),游戏,体态律动,唱歌,乐器演奏,即兴创作与表演等综合艺术形式,结合儿童生活的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音乐感受能力得到焕发,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使整个音乐的乐趣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在循序渐进中走进音乐殿堂。

  这些思想我们在音乐游戏中都可体现,他不是音乐课,强调的是游戏、音乐,寓学习与于游戏中,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与音乐交流要比与人交流要来的容易些,我们可以看到在音乐游戏课中,他们是开心的笑的,真诚的笑了。

  2、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游戏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表现为一种自我封闭的行为、刻板、固执的奇特倾向导致认知语言发展水平受阻,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心理抵抗。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偏低;少数孤独症儿童在某方面超长;但他们是可以玩的,是可以玩的起来的,尽管他们大多数需要家长的辅助,不过在音乐游戏课中,我们可以看到1、不同类型的孤独症儿童能接受的是模唱简单儿歌和模仿简单肢体律动。2、情绪障碍突出的孤独症儿童,所能接受的是音乐感受力(唱、动、奏)的综合训练。3、伴有刻板,攻击性行为的孤独症儿童,所能接受的是用铃鼓,沙锤,打棒等敲打乐为音乐伴奏。4、对外界抵触及具有强烈攻击性行为的孤独症儿童可以用爵士鼓为音乐伴奏。

  3、音乐游戏的课程设计

  奥尔夫音乐治疗法中许多思想很符合孤独症儿童的特点。

  (1)利用音乐游戏活动让儿童体会音乐节奏的长短和速度的快慢。如以小白兔跑小乌龟走进行快慢的对比,认真倾听音乐来模仿乌龟爬和兔子跳,他们极为喜欢,虽然他们进行的杂乱无章,家长也辅助的气喘嘘嘘,但是幼儿在此不知不觉中训练了音乐节奏的快与慢(这也许需要我们来回重复很多遍,不是一节课或是一天,也许需要半个月或二十多天才能看到他们的表现),再把两种节奏利用“声势”手段表现出来,①拍手,小乌龟节奏慢,X X X X|小白兔节奏快XXXX XXXX XXXX XXXX幼儿会拍的很开心。②跺脚、点脚,小乌龟以跺脚来表示,小白兔以点脚来表示, 从节奏中去感受小乌龟与小白兔行走的不同。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授课中我发现,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不能静坐等待,所以对于一些叙述性的东西,最好省略,给予他们最直接、最表层的东西,这样他们接受的会比较快。例如《龟兔赛跑》的故事经过,我们就可以省略了,但也有一些孤独症儿童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的,像有语言,有部分认知,但深思维欠佳的儿童,讲故事是可以进行的,在故事中提取信息,已达到训练的目的。声势练习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节奏型,并给幼儿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了素材。

  ⑵音乐游戏中我们也加入了律动元素。其中有快节奏的音乐律动和慢节奏的音乐律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在乐库中寻找乐曲了。一般情况下,在音乐游戏课中,我给孤独症儿童呈现的是快慢结合的课程设计,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让幼儿原地站立,随快节奏音乐徒手做动作,双臂,双手,双腿,双脚,慢慢训练他们动起来,在音乐律动中,伸手拍手对于他们来说问题不大,但加上下肢动作,几乎就很难胜任了,所以我们选择的音乐大多数可以同时训练上肢和下肢,但不急于求成,能够完成一步就是进步,这种音乐呢,还可以加上乐器,小打击乐器的加入(沙锤,铃鼓)加强了音乐律动中的快乐氛围,也增加了儿童活动手指的机会。

  在原地进行一段时间后,为了拉住幼儿的注意力,或是让幼儿轻松一下,就应该换乐曲了,此时,最好就是慢节奏音乐了,家长拉住幼儿的手《摇啊摇》的走,或是向中心,向后退《母鸭带小鸭》的队形变化,都让幼儿快乐无比。我们也可以用同一首音乐进行体态训练,《小金鱼》音乐唯美,歌声清纯,幼儿在原地摆动大臂,向前或向上,表现肢体的优美,再以双手合一,伸直手臂左右摇摆模仿小鱼游动,这些简单的律动孤独症儿童一般都可完成,而且是快乐的。同时他们也训练了手臂的协调性,身体的协调性。大家还可以参看陈莞著的《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书中有介绍不同类型的儿童的音乐治疗。

  ⑶利用歌谣,手指游戏来促进语言的流畅性。孤独症儿童大部分都有语言障碍,在游戏中,加入一些歌谣,配合“声势”练习,可以让他们记住歌词内容,完成“声势”训练,又可练习不同的节奏。他们手部操作能力也很差,玩乐器可以训练手、胳膊的控制力度,而手指游戏则伸入到手指的灵活度,俗话说“手活,脑活”。我们有好多手指操可以运用,例如:“拇指歌,小猫数数,手指转转转等材料都是来练习手指的。当然也渗加了一些认知内容,如五个手指的名称,手势数字,模仿动物叫声。我们在音乐游戏中,可以练习幼儿方方面面的能力,以游戏、律动、乐器、手指操配上音乐,在轻松愉快中体验音乐,在唯美音乐中接受知识,但这都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参考文献见协会网站电子版)

上一篇: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教学探讨(上) 下一篇:运用儿歌培养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尝试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