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2008-11-19 16:54:47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1677

  王芬

  大家都知道,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它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就是语言发育障碍。我们常常会听到患儿家长说:“我的孩子什么都知道,就是不会说话,他就是语言的问题”甚至有些家长因为孩子长时间训练都未能很好的说话而否定了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而“语言”的问题也成了很多家长所关心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个问题,要对各位家长表明一下我的观点:首先,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包括语形、语义、语用;要学好语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同时还有其他的辅助工具或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流。

  上述家长所说的通常是指言语训练,即语形的部分。那么,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言语训练呢?这的确也是我们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难题,面对这个难题,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还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介入。我本人在语言教学这部分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在这里来跟大家分享,希望在不同人的努力和协作下能把这个部分做得更完善。

  我们通常会遇到两种言语情况:1、无口语 2、有口语。那么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所要评估和发展的方向以及在教学方法及策略上如何运用呢?

  首先,面对口语发音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确定其发音器官是否正常(自闭症的孩子的发音器官通常是好的,只是不会应用其功能)。

  第二,如果器官正常,我们就可以进行相关的功能训练,如:唇、齿、舌、颌关节等口肌训练。

  第三,评估他目前的基础能力(运动能力 模仿能力 理解能力 游戏能力等)———资料收集。如果他有明显的运动问题,最好先从大运动做起;如果他没有任何模仿意识,就需要先建立模仿的能力(一般是从肢体模仿开始);根据他理解能力的范围,再选择出适合的语音来,而且这些语音一定是要有实用意义的,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达不到训练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观察幼儿游戏的特点及能力,根据这些我们要设计和捕捉更多的游戏情景,要记录幼儿在情境中的发音情况和兴趣点(在不同活动中的发音频率,兴趣的范围及游戏持续时间等等)。

  第四,确定教学层次及目标。通过以上的观察和资料的收集,作出一份动态性评量(评量的过程中同时教学,找出适合个案的提示系统和教学策略,并从评量结果中找出教学目标)。

  第五,教学实施。从以上信息中找出有效的介入方法开始教学。如:游戏教学

  第六,同步训练。如:运动、口肌、发音等。

  第七,如果,从以上几方面还是不能有效的将口语开发出来时,我们可以做的是调查他现有的沟通能力及沟通方式(做一份沟通行为量表调查),以维持和增加其现有的沟通行为,并通过另一种沟通方式介入(如:图片交流),用替代性口语带动口语发生。总之,我们不能等到他口语出现后再教他沟通,也不能为了教会他 “说”而说。

  除此之外,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与分享:

  1.捕捉已有的无意义发音。

  (1)方法:

  a.观察并设计幼儿喜欢的游戏环境(如:吹泡泡)

  b.教者给予更多游戏(互动)机会(如:追泡泡、拍泡泡、抓泡泡)

  c.在等待幼儿发音的同时,教者应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及简单发音,引导其发音(如:“呵”、追着泡泡:“泡泡”)

  d.当幼儿发出音来,强化物及教者模仿说同步跟上

  e.反复重现情景,提高其发音频率

  f.在发音频率刚刚有所下降时,更改做游戏环境(保持)

  g.在同一情景下,幼儿能模仿(延时)时,反复强化(缩短时距),将无意的发音和延时性模仿发音转换为即时模仿。

  (2)准备

  a.将能组成有意义的音进行收集(多少?哪些?)

  b.观察并了解幼儿在哪种状况下最容易发音(家长配合收集信息)

  c.准备多样的兴趣物

  d.准备在情景(活动)中进行捕捉,并且在活动中,教者的语音、语调可夸张及肢体动作也跟上

  e.根据语言种类,来设计活动

  举例:①单间、叠音(动词):在流动中(动态)进行,要突显出动作,教者发音带有趣味性。

  注:->多准备可用于同种动态下的不同种类型活动(如:拍——(手印、球、鼓¡¡)

  ->再根据活动,判断出其发音频率高低(如10分钟内玩手印时说10次,球说5次¡¡)

  ->起初,教者先不要介入,让幼儿自由玩耍(观察)

  ->根据幼儿玩耍情况,在适(应)当的情况下(幼儿动作出现最多),自然介入,并引导玩耍及发音(因势利导)

  ->如发现幼儿在同一流动中发出其它不相关音时,教者也要即时模仿并给予强化,进而再扩展其它情景

  ->同种情景给予多次再现机会(如发音频率增高,继续使用此情景,但同时,也要以转换形式来使其兴趣及状态持续保持;如发现频率下降,即时更换其它情景,并增加强化物)

  ->同种情景可以完成之后,扩展到其它情景活动中。

  ->泛化到任何情景下,能即时模仿(没有动作出现能即时模仿)

  ②当有些内容(如:要求)的捕捉较困难时,可通过设计情景来提高捕捉机率,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往往通过最需求的状态下,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可以通过人的“情绪”反应来推动活动进展。

  ->“惊喜”:

  a.想使幼儿达到该状态,就必须准备充分(最喜欢的强化物)

  b.每次使用一种强化物时不超过3次,不断转换强化物种类

  c.可以用强化物本身做文章(如:改变物品形态<颜色、大小、形状等>)

  d.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化引导,来保持“惊喜度”(如:将巧克力用绳子吊起来;将包装袋藏起来等)

  e.加快强化物更换频率及形状的变换,随着发音频率的增加而逐步延长同一强化物及同种形式下发音的时间。

  ->“焦急”:

  a.如强化物出示下偶尔反应一下,或延迟不反应,教者可以故意“消耗”之,让幼儿着急。(如:将巧克力一口一口的吃掉,故意做出夸张的表情及动作)

  b.找出幼儿平时喜欢的一些刻板活动或常规习惯,教者做出与之相反的反应或打破常规,使其产生焦急情绪,并在引导下发音(要求),进而可以获得活动或恢复常规。(如:XX喜欢将东西摆在一起,将其分开后,他会将另一只放到原处,这时利用该情景,让幼儿要求:“我要鞋子”,最后,鞋子归位,使幼儿得到满足,反复情景中使用及泛化后,幼儿即会主动提要求:“我要”)

  c.给幼儿设置一些“障碍”,在困难面前暂时失去“安全”与“依赖”使其产生“焦急”的情绪,进而引导发音或要求,同时重新获得依赖与安全。(如“教者本来和幼儿一起玩耍,然后隔开了,顿时害怕起来,教者的距离不能太远了,并附带“焦急”的表情和语言,此时,教者或幼儿唯一依靠的对象,他引导幼儿发音或要求,就让幼儿获得满足,并不断设计类似的情景以激发幼儿情绪。当然每种方法不能适应每位孩子,且操作一定把握好度,避免幼儿产生恐惧)

  d.情绪激发一定是要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每位幼儿的性格特征及活动方式等等来选择策略。

  2.通过模仿无意义发音建立对发音的兴趣。

  (1)要求:

  a.教者的面部表情要夸张,肢体语言要丰富。

  b.语音语调要突出,能引起幼儿的关注。

  c.准备相关道具或材料(如“头饰、面具”等)

  d.教者与幼儿是面对面,且保持互动关系。

  (2)方法:

  a.首先,调查幼儿无意义音有哪些?

  b.找出幼儿喜欢的活动方式及强化物。

  c.设计出与其音相配的活动或情景。

  d.通过强化物进行模仿,加强幼儿的跟随能力及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e.在有兴趣的同时与动作同步,引导有意义 发音(准备——扩展)

  每位幼儿在口语开发后的语音进展情况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有的在某一阶段时要做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到下一阶段(如长期口肌训练和构音训练才能进入仿说阶段),有的在口语一出来时,就可以直接进入仿说阶段。因此,我们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然后,有了口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有口语者常见的问题:

  1、有模仿性口语但无主动性的语言。

  2、非惯例性语言较多(口语的内容与形式与一般人不符:如仿说、隐喻式语言 不断问问题)

  3、语用的问题

  4、声调的问题

  再者,根据以上我们要找出个案的问题所在。当然,在教学之前,我们还要对个案进行沟通能力的评量:

  1、表达能力(目前能表达的方式及程度)

  2、理解能力(目前所能理解的词汇及句型等)

  3、主动性(那些活动能够出动参与及表达)

  4、适当性(能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当的话)

  5、自我修正(在协助下对表达方式和内容做一些简单的自我修正)

  接着,进行阶段性的训练(初期—中期—后期),在初期的时候,是幼儿的“发芽”期,在这个期间教者要为其营造一个愉快的气氛,让幼儿能持续的有兴趣地进行下去;到了中期,这个时候幼儿所掌握的概念在不稳定的增加,我们要重复的做大部分的模仿,最后很好的语言逐渐消弱变成主动语言,并不断增加主动性的语言量;到了后期,幼儿已经开始出现自己的句子,很少进行仿说了,那么我们要开始进行修正练习,仿说从单句——组句——段落,最后,第三者提示脱离仿说并维持其表达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太多的要求会影响幼儿口语沟通的意图,协助者的角色要分清楚:1、不可以喧宾夺主 2、楷模示范 3、时间把握要清楚 其实,仿说也有很多功能的,在初期到中期以增强功能为主,到了后期就会形成一定的自我系统:1、无焦点 2、轮流 3、复述 4、自我规范 5、描述 6、肯定回答 7、要求。在指导过程中,有几种常用的方法:1、示范 2、模仿、反模仿(他人)、扩充模范(范围)3、时间延拖(建立等待的意识)4、利用机会进行指导。

  那么,接下来就是语言教学了,在这里,我想推荐的一种教学形式:[绘本故事]。通过绘本可以增加其思维创造力,提升其逻辑推理能力,将其学到的语言融会贯通并组织整理,增进其语言能力,再借助绘本故事,设计成绘本游戏(剧本 主题等),通过角色扮演和玩的过程,将其沟通能力和社会性不断提升,提高其社交能力。

  最终,还是希望孩子的言语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交行为,而不是纯粹的鹦鹉学舌。

  最后,请注意在整个教学中需要遵守的原则:1、基础训练原则(要进行反复的练习)2、目的明确原则(一次不要给与太多的要求)3、潜力开发原则(随时捕捉和观察新的学习动向)4、适度原则(要适合孩子的心理年龄和能力)5、趣味原则(引导孩子高高兴兴的开始)6、坚持性原则(强化物要坚持使用)7、难易交替设计原则(做新难目标的同时贯穿旧目标,以保持自信心)。

  总之,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挑战,不断地去探索,相信我们可以解决更多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语言问题,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ABA实战技法(一) 下一篇:孤独症儿童早期综合性康复训练策略和重点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