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心智理论及其在教育训练中的作用

2008-05-06 17:22:08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2608

  何福全(香港)

  人际关系障碍、语言沟通障碍、想象力障碍组成了自闭症的核心障碍—认知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的表现:冷漠、被动、古怪。语言沟通障碍的表现:无语言,或者是鹦鹉式学舌;声音太大或太小,或者欠缺高低音调变化;词汇方面,有时会自创新词,有时会用些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的比喻; 语法方面,会混淆“你”和“我”; 内容方面,只讲自己的喜好; 他们的障碍不是没有语言能力,而是沟通时的方式是异常的。想像力障碍的表现:从小开始很少有自发性假扮游戏; 行为重复刻板,坚持某些仪式和惯例。把他们带到图书馆去,他们往往选的书是交通工具或者地图这些东西,他们不会选有理解能力的,像小说这些书他们是不会去看的。

  什么是想法解读? 想法解读是指人具有的一种能力—理解别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想法、感受等等),预计别人下一步行为的能力,这能力还包括对别人的行为作出感情反应。想法解读的重要性是不难理解的,你在交朋友的时候,如果你对你朋友的反应都不能够理解的话,你肯定不会交到朋友。由于自闭症人士欠缺想法解读的能力,我们对其表现的认知障碍就不难理解了。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不知道有想法这回事,不知道想法可以影响行为;不知道别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知道不同的东西;他们因而也不会对别人有感情的反应,所以也难于辩认别人的表情变化。你会碰到,当你很生气、提高嗓门说话时,一般的孩子看见你这个架势会安静下来看着你,但是自闭症的孩子他们不,他们对你发脾气这件事不能理解。一般的孩子知道你发脾气了结果是怎么样的,有时候爸爸妈妈让你把手伸出来打你的手。而自闭症的孩子不知道对你发脾气这件事要负责任,他们没有反应。我做的一系列工作就是为了帮助自闭症孩子操练,让这些孩子能够理解脸部情绪的表现,让他们有一个响应。我昨天看了杨教授的一本著作,书里面提到研究每一个脑区变化的情况,当看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表情的时候,在自闭症孩子的脑区里相应的视觉区域、或者颜色区域呈现活动的情况和正常的孩子是不同的。所以这就不奇怪为什么自闭症的孩子对咱们的喜怒哀乐没有反应。在语言沟通方面:由於他们不知道别人有不同的想法,听到人说话,也不明白说话其实代表一个人的想法,也就感觉不到有沟通的需要和动机。在欠缺想像力方面:这种能力最早出现于幼儿的假扮游戏,其中把什么“当作”什么,“当作”就是这种能力的表现。自闭症孩子缺乏想象力,他们对愿望上的,比如说“我想要”、“我希望”、“我愿意”这些词很少用,这些词的选用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生活中如果缺少这些能力的话,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下面讲几个实际例子。

   说话时,不考虑别人所知多少的例子:一个在电脑公司工作的自闭症青年,讨论问题时并不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自顾自说一些别人一无所知的事情。
        不懂得留心听者反应的例子: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只是自顾自滔滔不绝的谈论某个汽车的汽缸容量。
        理解停留于字面的例子:上美术课的时候十四岁的男孩听从老师指示,去画邻座的女孩,他果然把色彩往邻座的女孩身上涂。
        不知道别人会根据自己的行为来衡量自己的例子:一少年,不管什么场合,天气炎热就把衣服给脱了,毫不感到尴尬。我有一个同事的孩子也是自闭症,已经二十多岁了,他最喜欢女人的丝袜,这个事情出现的话,对他妈妈来说是件非常难堪的事情。
        不懂社交忌讳的例子;一青年学了好几个月社交和谈话技巧,在舞会里,他告诉女舞伴很喜欢她裙子的红色,因为和她的牙肉色象极了,比喻得不好,如果说你裙子的颜色像红玫瑰会好得多。这就是为什么自闭症的孩子很难有朋友的一个原因。
        不理解误会发生的例子:一青年在公共场所行为不检,用雨伞打了衣帽间职员,结果被公司辞退,可是他并不后悔,觉得那职员不应该弄错他的票子,被辞退的应该是她,由于自己是一个做事小心的人,因此他不能明白别人会不小心。他会认为这是她的错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辞退我而不是辞退她,到今天他都不明白。

  想法解读理论用之于自闭症患者,它能解释许多自闭症症状出现的原因:会指出他要的东西,但不会指着一些东西叫人看,缺乏共有注意力,如果是我看到一个很吸引人的东西,我就会叫你,说你看你看,自闭症的孩子很少有这样子的表现;会主动地和人谈话,但不会双向性/互动性地有问有答;会说出要求,但很少说自己的想法、意念一类的东西,他们很少有自己的愿望跟你讨论、总是等你叫他来干什么,很少把他们的想法、他们想象的东西来跟你交流;会辩认基本面部表情,如开心、不开心,但不能辩认惊讶或尴尬一类较复杂的感受;会接近人,但很多时当人是一件工具,而不是沟通、交流的对象,他想要糖果,就会叫你去把糖给他,实际上他把你当成一个拿糖工具。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个想法解读的重要试验:这里有A、B两个不透明的盒子,你看不见里面的东西,有一个孩子叫小明,当着一个自闭症孩子的面把一个小球放到A盒中,让小明出去,把小球从A盒拿到B盒里去,当小明回来的时候,他会到哪个盒子里去拿小球?答案是A,因为小明不知到小球被换了地方。自闭症的孩子会说是B,因为他只关心小球在哪里,不管小明是不是出去过,会有和他不同的想法。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实验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自闭症孩子不能理解别人跟他会有不同的想法。

  既然自闭症的孩子缺乏想法解读的能力,如何就想法解读对他们进行训练?下面我把想法解读训练的课程介绍一下。它有三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情绪,第二部分是知识/想法形式,第三部分是假想游戏。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和评估分为五级,训练时根据你孩子的程度,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做这个训练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孩子在什么程度上。情绪部的五级是:第一级,从相片辨认面部表情(共16幅);第二级,从简单的绘图辨认面部表情(共16幅);第三级,辨认与外在的处境有关的感受(共48组图画);第四级,辨认与内在的愿望有关的感受(共48组图画);第五级,辨认与内在的想法有关的感受(共48组图画)。想法部分的五级是:第一、二级,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事物也会不同;第三级,眼所见构成所知;第四级,眼所见所知影响行为;第五级,别人错的想法影响行为。假想游戏部分:物件替代;赋于物件虚假性质;想像性物件/情景。

  怎么来教? 情绪部分,从第一级到第五级选择了情绪的四个主要部分:开心、不开心、害怕、愤怒。当然人的表情不只是这四种,比如说还有妒嫉、失望等等很多很多表情。给一幅图,在这幅图里面这个人的表情是没有的,你给他讲图中的故事以后。让他把这个人的表情填上去。这样做的目的是叫老师和家长让孩子知道这个人是怎样一种感情。学了之后我们一定要到现实生活中去泛化。父母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不可能讲无限量的故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衔接好。我会给大家看更多的例子,要一级一级做下来。第一级是辨认真实人面部的各种表情。第二级是辨认抽象人面部的各种表情;第三级是指出和处境故事相关的表情,每一级都要记住它的原则概念是什么,一定要让他们清楚这个故事的含义。第三级的原则概念是:如有人送一些好东西给你/如你做一件好玩的事,你会很开心;如你见到一些恐怖的事,你会害怕,想跑开或躲起来;如有些不好的事意外地发生了,你会不开心;如有人故意对你不好,你会感到愤怒。第四级很高级了,小女孩想上芭蕾课,却被安排上游泳课,这个女孩会怎么样呢?这个小女孩就会不开心。你可以有很多的解释,比如说失落。但是我们先从这四个表情理解,要不太多的表情他们接受不了。第四级的原则概念是:你想要的东西得到了,你会感到开心;你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你会感到不开心。做这个一定要有原则概念,为什么你高兴,因为你做了你想做的事情,你做到了。我们每次训练的时候要不断地把这个原则灌输给他们,直到他们能够操作;第五级是比较复杂的辨认,它的原则概念是:你希望的事真的发生了,你会感到开心;你希望的事不能做到,你会感到不开心;即使你收不到想要的东西,但当你以为会收到时,你也感到开心;即使你会收到想要的东西,但当你以为不会收到时,你也感到不开心。图中这个女孩喜欢花,她想得到花,但是她想到的是她能得到的是一只猫,结果这个女孩就不开心。我要强调的一点是老师在给学生上这个课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脸部表情,比如:眉毛、嘴巴,帮助孩子来理解。

  知识/想法部分:第一级,简单的视觉角度练习;第二级,复杂的视觉角度练习;第三级,“所看构成所知”练习;第四级,想法与行为的关系练习;第五级,错误想法练习。第一级的材料共有12张图画卡,每张卡的前后贴上不同的图画,如:狗/伞、菠箩/锁等。原则概念是:很多时侯,我们和其它人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件东西,我们所见决定于我们身处的位置和角度等。第二级的材料是:12张图画,图画中的物件是有明显上下分别的,如椅子、桌子、自行车及茶壶等。原则概念是:我们和其它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东西,所看到的形态会是不同的。第三级的材料是:多个容器、洋娃娃、不同彦色物件、不同体积的物件。原则概念是:人只知道他看见的事,如他没看见,就不会知道。第四级的材料是:洋娃娃、一座玩具屋、家具、不同的物件。原则概念是:你看见一件东西曾在某处出现,会认为那件东西应该仍旧在那里。如你没看见,就不会知道那件东西的存在。第五级的材料是:A.意料不到的位置转移:洋娃娃、一座玩具屋、家具、不同的物件。B.意料不到的内藏物件:不同的容器、不同的物件。原则概念是:你如果不知道有些事情改变了,你原先的想法是不会变的,你会以为事物和原先一样。这张图画卡正反面有两个图案:伞和狗。问孩子你看见什么了?让孩子说我看见了一把伞,然后你就说我看见了狗,这样子让孩子会表述你和我,就是你和我看见的是不一样的。这张是一个厕所的图片,你给孩子操练的时候,可以把这张图以各种角度让他看使他知道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厕所。

  下面介绍几个想法解读训练的案例,是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反馈,都是真实的事情。能表达个人感受及愿望的例子:一个同学参加了学校的专著计划,其中的奖赏就是可以在星期六骑脚踏车,可惜在星期一回学校时,他说本来他很开心,但是由于星期六下雨了,脚踏车骑不成,他就不开心了。能感受别人的感受的例子:有位同学喜欢摸老师的耳朵,对任何老师都会做这个动作,老师告诉告诉他,这样做老师会很不开心,这个孩子就停止了这样的行为了。还有一个孩子在街上看到一个小朋友哭了,他就对他的妈妈说这个小孩子哭了是因为他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这个孩子在没有训练之前是不会这样说的。下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案例:头两天,有位同学在他母亲回家前都没有把作业做完,第三天,在他母亲回家前他已经把作业做完了,他的母亲对他做了一个测试,让孩子说说妈妈会是怎么想的?作业是完成了呢,还是没有完成?男孩跟他的妈妈说你肯定认为我没有做完,因为前两天我都没有做完,第三天回来你还会认为我没有把作业做完,事实上我已经做完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老师和家长要用这里面的原则,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随时随地的都可以问孩子。

  程度比较轻的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很多老师觉得有困难,比如说他们的课程、教育方法、 评估都不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最大的问题是在一班里面有不同能力的学生,老师该怎么做。举个例子:有一个学生不是自闭症,他是坐轮椅的,没办法上体育课,他已上初三,一直没有上过体育课。有一天他跟体育老师说他很想上体育课,你们大家怎么看?问题不在小孩子身上,我们要找方法,我们的教育方法要适合不同的小孩子。其实教育方法、评估方法都要变的,不论你是自闭症也好,其他障碍也好。我举的例子就因他的脚不方便就不能上体育课,这是不合适的。他有权利去学习,你不教他是不正确的。我们要给这些小朋友机会,让他们有公平的机会参与学习,我们的观念应该是这样的。我上面主要讲的是课程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一对一的或者是小组的,对自闭症的小孩或者智障的小孩,我们希望做更新的资料出来,发给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因为这些教材可以帮助我们的小朋友到一般的学校上学,我在避免用正常两个字,因为正常就代表别人不正常,其实我们大家都是正常的,只是需要不一样。无论如何我们的小朋友不应该隔离起来学习,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下一代。

  在华人的社会里最要紧的就是读书,考大学,做个大学生。在这样需要统一考试的方法里面,有没有方法既可以帮助我们有需要的孩子,又可以帮助那些能力好的孩子,兼顾两方面?我昨天去五彩鹿参观,孙主任跟我说,她关注在这个中心训练很好的孩子,很有可能回到普小去上学,但是到了普小还是需要很好的衔接。做好衔接问题除了机构这方面,更关键的还是小学这方面的工作。怎么做?我认为多元心灵理论是个出路。什么叫做知道和不知道?口头不算,要写出来才算,在普小里你在试卷上写出来才算你知道。其实小朋友有不同的能力,有的小朋友某些方面比较强,从他的强项发展是不是可以?自闭症的孩子有什么强项呢?记忆,他们像是用拍照方式进行记忆,可以过目不忘,这就是他们的强项。像这样的情况有些时候不一定要说出来,也不一定要写出来,关键是让孩子明白这个概念,理解就可以了。举个例子,英国的科学家霍金是坐轮椅的,写不了字,如果你硬要他写字,他就做不成科学家了,他可以利用他的长处来表达他的东西。

  小朋友看一篇文章,如何集合这篇文章的重点,让他明白这篇文章,把很多片段的东西集中起来,自闭症的孩子缺乏这种能力,我们怎么做去帮助他理解这篇文章?我教“盐”这篇课文时,首先问学生问题,有些说盐是白色的,有些说盐是咸的、有些说盐来自大海、有些说盐来自石头、有些说盐是用来炒菜的、有些说没有盐对健康不好,小朋友讲了这些知识出来,老师就用一个太阳图帮助他们进行归纳,哪些是属于用途、来源、颜色等等,归纳完后学生才打开课本,给他们做个澄清,那些他们讲的不一定准确,他们讲的和书上写的有什么不同。用这样的方法帮助他理解这篇课文。这个方法不仅对自闭症的孩子有用,对其他的孩子也有用。还可应用想法解读来解决问题。例如:一位自闭症的学生,习惯了右上左下上楼梯,但到香港上小学后,该校的规则是左上右下,当被风纪员纠正时,则大吵大闹,你觉得校方应当如何处理?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因为他是自闭症的孩子就让他靠右上;另外一方观点是他来学校读书,学校有学校的规矩,他应该遵守。当时的决定是让孩子跟学校的规矩。如何做呢?我想当时的做法是跟小朋友谈你要是这样走上来,别的小朋友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啊。我训练之前是跟这个孩子解释,然后是找一个没有人的时候训练他从左边上,一个星期不行就两个星期,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改过来了。为什么要举这样一个例子呢?很多时候学校老师不愿意接收自闭症的小孩,老师如果知道自闭症孩子特点的话,他做了某些工作是可以遵守的。还有一个例子:上课时,有一位自闭症的学生喜欢隔一段时间便走出位子,作为老师,应如何处理?惩罚他?不对。我们希望永远是双赢的局面,我可以教书,他也可以做那些行为,不影响到班上的秩序。如果总是喊他坐下,不一定是很有效的方法,当时是老师把他调到最后面,跟他订了一个合约,一节课出来三次行不行?不行就四次。小朋友知道他有三次或四次的机会,就很珍惜。过一段时间又跟这个小朋友谈两次行不行。通过改变次数,成为一个双赢的局面,我们可以上课但是也不妨碍这个孩子的发展。有个孩子用手来乱敲玻璃,老师很担心把手敲坏了。让他去学校里的日本太鼓队做成员,他打的很有节奏,把他没有意义的敲打东西变成了现在很有意义的活动,还可以出去比赛。我们要少点想不准他做这个、不准他做那个,要想更多的行为替代它。还可以问孩子,这样做以后他自己开不开心,老师开不开心。

  在学校可能有很多事情发生,比如说:班主任病了,换了另外一个老师上课,孩子会问班主任去哪里了?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在香港甚至在国外,给自闭症孩子一个作息表,每个时刻干什么都写的很具体,如果换了人就贴上新老师的照片告诉他。今天我讲了几个问题来和大家分享,有很多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心去解读、去延伸。

上一篇:浅谈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下一篇:孤独症——一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疾病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