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自闭症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

2018-07-16 17:04:56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1587

  北京市健翔学校(牡丹园校区) 教师 王洪勇

  我是一名在普教学校有15年教龄的体育老师,2013年7月因为工作调动成为了一名培智学校高中部班主任,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特教群体的孩子。班里自闭症孩子占半数以上,其他为唐氏综合征和发育迟缓以及智力障碍等。对比起来这部分孩子听从指令及交流能力都要比自闭症孩子更强,比较“好带”,自闭症孩子对于我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回顾这五年的特教工作经历,从最初的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恐惧,到慢慢理解了自闭症孩子的“特殊行为”,现在成了孩子们信任的老师,还是偶尔能跟他们开玩笑的朋友。越来越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群心地纯真的孩子,工作上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曾经带过几名有比较严重情绪问题的自闭症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年班里还有两名同学考上了高职院校,开启了全新的人生道路。

  一、 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1. 尊重每个孩子的特殊性,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不以方便教师统一管理的思路考虑问题。

  特殊教育中比较不好把握的是每个孩子从认知能力到个性都有很大差距,跟普通学校班级状况完全不同。而现行的教学制度是延续普通学校的班级教学制,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大环境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就要求我们特教老师在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弹性掌握教学要求,争取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弹性要求不是没有要求,普通学校的教学原则对特教学生一样适用。布置教学任务一样要遵循“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有激励”的原则。这样,孩子得到的任务是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完成之后又很有成就感,教师的权威就会渐渐树立起来。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最难做到的弱项——“听话”,就能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目标。

  2. 自闭症孩子情绪问题的处理:

  普通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一般都是把学生违反纪律的“出格行为”看做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要用惩戒的做法消灭这类行为。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情绪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简单的违纪处罚对他们起到的教育作用有限。他们由于自身的障碍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有别于普通人群,语言表达能力又有限,容易堆积负面情绪,引发问题行为。作为教师首先不能被激怒,要细心观察情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多理解孩子,做好发生情绪问题的预防;另一方面教育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和发泄负面情绪。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行为,不能简单处罚了事,要把每次事件作为教育的契机,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让孩子逐渐学会用合理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是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3. 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作用,逐步减少学生在校期间辅助陪护,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理能力。

  有些学校和机构对于有情绪波动的孩子要求在校期间必须有专人陪护,这样确实杜绝了大部分的安全问题,方便了教学管理。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家长时刻的关注也会成为孩子焦虑的原因,总是想着自己是不是又做错,家长会冲上来“干预”。而且有些自闭症孩子格外的敏感,对家长的语气表情等非常关注。家长的存在有时也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此,在教学中我的原则是“陪是为了不陪”,细心观察孩子的能力和表现,逐步尝试撤销家长的辅助,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情绪管理渐渐地有了很大提升。

  4. 跟家长沟通非常重要,最大限度保持教育目标和策略的一致性,共同带领孩子进步。

  高中阶段的孩子已经是15——19岁年龄段,跟家长的相处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家长基本是容忍或者是默认了他们的一些问题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提前跟家长做充分的沟通,甚至可以说是“改变孩子要先改变家长”,没有家庭和学校的充分合作,就不会有孩子的进步。

  5. 自闭症孩子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受益终身的财富。

  自闭症孩子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刻板行为,而这种行为方式如果引导的好就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甚至会比普通人群做的更好,因此我在班级管理的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我的班上孩子们的私人物品都收拾的一丝不苟,教室卫生也保持的非常好。特教班级中一般出勤率都不是很高,家长认为反正也没有学业要求多请几次假没有关系,孩子稍微有些不舒服或是天气不好就不来上学。而我的班级中孩子出勤率非常高,这也在无形中养成了他们遵守纪律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二、 有情绪问题的大龄自闭症学生教学案例

  2017年9月,我接任了一个高三班主任工作。班里有一名学生小Z,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强,但是有一些刻板和问题行为。对于和他相关的事或者他想知道的事,必须提前知道并了解清楚,同时做好计划安排,中途改变可能引起他情绪上的波动。轻者自己纠结,反复询问、考证,直至了解并认可为止;重者情绪激动,行为过激毁坏身边的物品来表达不满情绪。这些行为在不了解他的人的眼里,就是暴力倾向、情绪问题。在我接手之前一直有家长在学校陪护上学。出勤率也非常低,基本一周有两三个上午在学校。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小Z的情绪问题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可以提前预防和避免的,有些要求是很合理的,只不过他的表达方式有问题。而小Z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情绪,自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因为他本身认知水平比较高,克服了情绪障碍后就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学业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认知上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了他的情绪管理,让他更加喜欢学校生活,一年多来基本是全勤,形成了良好的反馈。今年他通过了高职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即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1. 让孩子独立在校生活、独立放学回家。

  小Z同学之前无论是在校上课还是放学回家都是由家长陪同,老师怕他闹情绪时控制不了,而家长也担心他伤害到别人。我接任班主任后和家长做了很多沟通,我认为小Z是有能力独立在校学习和坐公交车回家的,家长过多的保护会让他感到不自由,甚至焦虑。家长认可了我的看法,积极配合改变固有的模式。

  没有家长陪护的在校期间,一些课程表之外的临时调整变动我会及时地让他了解。有时他想提前知道午餐菜谱,我也会帮助他查看。慢慢地我们之间有了很好的信任关系,他在学校想了解什么就会向我求助,这样离开了家长也能在学校里平静地度过一天。

  至于坐公交车放学回家,对于他的能力来说很容易完成。没有可依赖的家长他会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路线径直回家,不会受周围环境打扰。刚开始家长暗中看护,大概一周时间就完全自己上下学了。他会在出校门前给家长打电话,到家后给老师报平安。

  这样经过一学期的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了,性格比之前开朗、活泼了,平时还会和我开个小玩笑,同时家长的压力也小了很多。我们共同见证了孩子的进步。

  2. 积极主动跟家长做沟通,统一教育目标和思路。

  小Z的进步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的结果。教师体谅家长,家长信任教师,良好的家校关系促成了可喜的教育成果。怎样才能让家长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呢?那就需要老师积极主动的联系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也是我这几年在工作中的体会。曾有一位长者对我说过:作为一名老师,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要把家长看作是监督老师工作的监察员,而要把家长当作朋友、老师、指导员,一定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从而达到协助、辅助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在和小Z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两点:

  * 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家长才能更容易理解认同教师的想法和做法。

  首先通过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特性、特征,主要是在家期间的常规表现、行为习惯和情绪变化等,无论大事小事,越细致越好。在沟通了解的过程中,我始终把小Z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尽快的从精神上融入到这个家庭中去,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孩子的一切,体会家长的各种感受。

  * 剖析家长在孩子教育、管理、培养中的问题,做到直言不讳。

  小Z同学在高一、高二时,时常出现对学校午饭不满意的情况,当时有家长陪同,就会带孩子出去吃。高三我接任班主任后,发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挺强的,只是对家长有依赖性。于是我和家长沟通决定让小Z自己在校学习生活,小Z一开始挺开心的,也许是多年来头一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吃饭也挺好的,每天中午爸爸还会过来陪陪他。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小Z就又出现了挑食的现象,我马上意识到这和他爸爸每天中午来陪他有关系,他对父母的依赖性又开始作怪了,我马上和他爸爸碰面,说明情况后,严肃的指出了问题的根源。他爸爸在听了我对问题的分析后非常认同,并积极征求我的意见和处理方法,我提出了小Z爸爸中午别来陪他的要求,即使不放心来了学校,也要尽可能不让小Z看见,他爸爸同意这种方法,而且非常配合。在之后的日子里,小Z的挑食现象明显减少,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了。家长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我也感到很欣慰。

  三、 对大龄自闭症学生教育工作的几点反思

  五年的特教工作中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尤其是对于大龄自闭症孩子的教育,一直在不断的摸索之中。有一些是能通过加强教师个人素养能够解决的,有些还要依赖社会大环境的进步。这也让我感到一些遗憾,觉得对这群弱势中的弱势群体没有提供更多的帮助。

  1. 课程设置要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系统性。目前缺乏针对自闭症孩子的教学材料,特教学校教材都是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对于认知能力比较强的自闭症孩子不适用,造成他们在学校里“无所事事”,就容易“无事生非”,加重问题行为。

  2. 体育教学要加强。对于大龄自闭症孩子来说,体育教学不仅能帮他们强身健体,更能在运动中学习听从指令、同伴合作、克服困难等良好素养,也能通过运动消耗过多的精力,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但是学校和家长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过度担心,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

  3. 要更多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目前社会上对于自闭症的认识还多数局限于“自闭症儿童”,而这些儿童长大,要回归社会。希望学校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孩子们先从被保护的实践开始,逐步到能够真正的独立自主生活。

上一篇:当我们成为厌恶刺激时 下一篇:家长如何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常见心理问题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