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019-11-25 17:52:53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1828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孤独症治疗中心   骆维维

  我是一名特殊教育老师。08年从特殊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至今,已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工作十一年。在这十一年里,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入园时被筛出异常,也有熟人、朋友的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重度孤独症儿童渐少,有语言、程度较轻的孤独症越来越多,来自外地的孤独症儿童相对偏少,本地的孤独症儿数量增多,我们中心的孤独症孩子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到现在需要预约排队,面对快速增长的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要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基础上,为更多的孩子安排教育训练。同时,作为一支康复团队,除了专业的特殊教育老师、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语言康复师和护士,还包括家长,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团队的成员。在此,我仅就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学会观察孩子

  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要想走进这些“星星的孩子”的世界,就必须仔细观察、了解他们。做到1、在孩子面前放低自己,身体下移,与孩子平视。2、从儿童的发展水平与兴趣出发,用他们的动作或言语表达方式,尽快拉近彼此间距离。3、学会在游戏/娱乐中的观察。

  在实践中,你会发现他们不同程度存在各种特殊表现:

  运动异常:走路时喜欢踮起脚尖,身体略微前倾,蹦蹦哒哒地前行。

  进食行为异常:吃东西时,用指尖掰成最小块儿,一点点抿到嘴里,亦或张大嘴巴,将整块食物放在槽牙的位置;有时候他们很挑剔,坚决不去尝试没吃过的食物,任何食物都会先拿来闻闻、有的喜欢吃各种脆脆的小食品。

  触觉异常:有的孩子喜欢韵律和身体的触碰、有的拒绝被触碰和辅助、有的孩子会因为衣服被打湿而一直哭闹、还有的喜欢被抓痒、喜欢揉搓橡胶球。

  听觉异常:如不喜欢马桶冲水的声音、害怕排风扇的声音、在开着吱吱响的日光灯的教室无法集中注意力、有些孩子只喜欢听某类的音乐或儿歌、只要有韵律的儿歌配合有节奏的触觉接触,孩子们会表现出更多的眼神、声音或动作回馈。

  刻板行为:有些孩子喜欢转动物品,如喜欢转动线绳、还有些孤独症孩子喜欢排列物品、有的喜欢用一边屁股坐着、或是喜欢用下巴去垫别人、有孩子特别喜欢玩小小的乐高积木或石子、还有喜欢拿手或物品快速在眼前挥舞。

  以上就是这个特殊群体的部分特点。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孩子们喜欢的素材,快速抓住他们兴趣和动机,随时点亮他们愉悦的情绪。为进一步制定IEP计划提供依据。

  二、掌握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孤独症儿童跨越各种障碍获得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并以此为对照,与医师共同找出孤独症儿童的发育障碍点,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IEP计划。

  例如:孩子老重复一个动作行为,或不停地自言自语,对他人的语言和要求没有任何反应;有的孩子只能仿说、模仿动作,但不能建立理解和命名;另一种情况是孩子能够在个训课上较好地理解与命名,一旦进入小组就没有反应;或有只理解词汇和简单指令,但不能理解复杂句子;有些孩子无法观察并模仿他人,注意维持时间非常短;还有的无欲无求,对任何刺激都反应平淡,没有动机;部分孤独症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明媚的阳光、些许声响都会让他们凝神,仿佛时间在那一刻已经停止;对于喜欢摸索学习材料或教具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老师还未开始教学指令,眼前的一切已经乱做一团的情景;有的孩子认识几千个汉字,却不能理解汉字的意义;还有的能够背诵几十个故事,但却无法组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有些情况是即使孩子能够命名图片,却不能扫视和指认图片。这些都是由特定的障碍造成的结果,它们有来自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单一感觉的异常,也有是多感官整合困难,或是因为缺乏复杂理解能力、能力迁移和泛化困难。只有了解真正在障碍在哪里,我们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干预,以保证孩子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此外,一些普通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类似的异常表现,如何区辨,这就需要我们懂得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虽然孤独症儿童各方面发育进程落后于同龄儿童,但其生长发育的顺序和规律和普通儿童是一样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规律,我们能够判断哪些是正常的行为表现,哪些是障碍。了解普通儿童生长发运规律也有助于我们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展目标。

  三、规范教学程序

  教育训练一定要经过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计划的过程。

  (1)评估

  目前对孤独症儿童的评估有两种,一种是诊断性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了解孩子的障碍类型、不同领域的障碍程度;另一种是为教育训练服务的评估,教师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如PEP和VB-MAPP。这类评估不但能了解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也能指导制定教学目标。

  评估报告并不能完整地显示孩子的行为状态,要全面了解孩子,还应进行“家长评价”和“观察评价”。“家长评价”是通过家长访谈,了解孩子的既往病史、教育训练史,能力表现,当前主要问题及家长的诉求。“观察评价”即直接观察孩子,检核评估结果与“家长评价”进行对比,分析是否存在偏差及偏差产生的原因。由于有些家长对评估结果持怀疑态度,强调孩子的状态不好,能力没有发挥出来等等。其实,评价孤独症孩子的能力,是要明确在何种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环境条件,同一领域的能力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孩子能够依名称指认色卡,但却不能识别实际物品的颜色;有的孩子能够认识真的苹果,却不认识图片中的苹果;有的孩子能够点数大个的物品,却不能点数细小的物品。因此通过“家长评价”和“观察评价”可以了解孩子哪些能力容易出现偏差,描述孩子能力产生的条件因素,更能客观评价孩子的实际能力,而不是概括地说明孩子会什么,不会什么。而且,“家长评价”还能够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求,解答家长的疑惑,为以后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目前PEP和VB-MAPP两种评估工具都发展出自动生成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软件。对于初学的老师,应该不断地体验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思维过程。早期完全依赖应用软件,不利于教师建立完整的“问题-目标”思维体系。当然,对于有经验的老师,能根据评估结果自动生成教学计划的软件则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轻负担。

  一般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包括孩子的诊断与基本资料、评估结果、长短期计划、教学检核表、教学记录等。一份长期计划的周期为6个月到1年,挑选长期计划目标要注意从孩子的发育发展年龄开始,以实际年龄为上限,目标的数量要考量孩子当前的能力和学习速度。短期目标是对长期目标的分解和泛化,短期目标应首先选择障碍性目标或先备技能目标,其次选择目前急需提升的弱势领域目标,最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相对优势领域目标。老师们在选择目标时往往容易避重就轻,倾向于选择学生喜欢的、进步快的目标,回避困难目标。对于训练一定周期仍然不能完成的困难目标,应不断进行目标分解和先备技能训练,不能回避困难。

  (3)实施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计划的完整性,记录的规范性。在教学中有些错误的做法,包括:老师并未给孩子评估,单凭着观察评价就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老师在选择短期目标时并没有参考长期计划目标,造成短期计划目标偏离长期计划;老师在选择并实施短期目标教学时,没有明确A-B-C(A即在何种环境,采用何种教学材料,使用何种教学指令;B即期待孩子做出的目标行为;C即以何种方式强化)。明确ABC的目的是让老师明确教学步骤和强化形式,避免实操中出现教学和目标不符的情况;明确的ABC能够让人快速了解教学过程,即使是代课老师也能够迅速掌握教学目标和程序,实施教学。

  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在医生对孤独症儿童的整体发育、发展情况做出全面的评估,提出治疗/教学的建议后,调整/补充和完善教学计划。

  另外,有的老师教学记录笼统,不能将短期目标转换成更小单位进行量化记录,影响孩子学习进度。对于学习速度比较慢的孩子,选择较少的目标教学,并进行量化记录,能够将困难任务分组各个击破,同时也能看到孩子的进步轨迹。如果笼统地针对大目标进行教学和记录,不但会提升教学难度,而且目标长期处于未完成状态,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目标分解与量化记录,会影响孩子的进步与评价。

  四、了解玩教具功能,丰富教学

  教学材料是实施教学的工具,单一回合教学让教学材料更加单一而固定,针对同一目标,呈现丰富的教学材料是孩子能力得到泛化的关键。因此,老师应熟悉各类玩教具的功能,开发出多种不同的用法,以便针对目标灵活地选取教学材料和内容。

  为了泛化孩子获得的单一技能,教师应不拘泥于桌面教学,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在个别训练中加入自然情境、游戏等主题教学形式,让孩子的单项技能在主题教学中得到统合、泛化与应用。

  五、建立良性沟通

  首先,康复团队的各个成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有多种形式,除了教育训练外,还有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注意力训练、语言训练等。康复教师应从孩子发展的全局出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通过team的评价会或讨论会等形式多和其他康复老师沟通,一方面可以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出现问题或瓶颈状态能够共同讨论,寻找解决方法。

  其次,做好家长宣教和沟通工作是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与家长沟通是一门必修课。一方面,老师要把孩子训练目标和表现反映给家长,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训练。另一方面,老师要询问孩子的日常表现,家长的需求等,以此作为调整教学计划的依据。每个家长,自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之日起,要经历一个从不知所措到接受现实、从迷茫到了解、从等待到参与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家长早日配合老师参与家庭训练,医生和老师应定期对家长进行宣教,普及孤独症儿童康复知识,教授有关评估、训练和行为矫正的方法,使家长配合老师进行家庭训练,以提升康复效果。另外,我们见到过许多家长都不能接受关于孩子的负面评价与反馈,甚至陷入焦虑情绪,严重的会影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因此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只单一地呈现问题,同时还要告诉家长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在家长的配合下帮助孩子跨越障碍,完成当前训练目标。

  孤独症康复教师在观察了解儿童、评估、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灵活应用教材教法以及沟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康复训练的效果。因此老师们应该不断规范教学,完善能力,以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目前孤独症儿童不断增多,每个教师的工作时间都呈饱和状态,虽然老师们能够在一线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但他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坐下来分析、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不同的机构,不同类型和不同年龄阶段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最佳方法和模式,才能和其他同类机构进行经验分享,从而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整体康复效果和水平。

上一篇:顺天、尽性、寻安处:郭大夫谈教育干预之“成功” 下一篇:孤独症谱系障碍教育干预之纲领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