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实战技法(二)

2009-01-28 17:52:15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1698

  郭延庆

  板块三:学会赞赏孩子

  对于怎么赞赏或者说是强化孩子,有两点需要强调:

  1、没有变化就没有强化。

  回合试验教学是双韧剑,如果只是套用形式,一直很平淡地重复“这样做,对了,真棒!”,你自己都会厌烦,甚至开始怀疑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说了“真棒”就是夸奖,要审视自己有没有创造变化,就像我们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不由自主地紧张着急似的自然变化。我们要通过学习ABA把有些不由自主的情感控制住,把自己没有的情感激发出来。

  教孩子坐下、起立、指鼻子等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配合。当然,每一种教学都有认知的成分,但单纯的认知教育是绝对改变不了我们的孩子的,我们还要做互动教育,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配合。拿让孩子起立来说,如果你考虑到你教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配合的意识,你就会注意到一些关键的细节:1)、你会特别注意在发指令之前让孩子看到你; 2)、他是在你发指令的时候站起来; 3)、起立后你会给他一个强化然后让他坐下。

  这个过程非常短,但这里边就有互动,在这个试验里有几个变化呢?1)、如果孩子没看着你,你要用一些响声、手势、动静引起他的注意; 2)、他注意到你了; 3)、他一看到你,你就有言语指令和表情变化; 4)、你预期他的行为反应,他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5)、因为他做出正确的反应,你的表情变得喜悦开心,声调上扬,并给予强化。

  这是有来有回的过程。如果你已经注意到这五个细节了,那这个起立就不简单了。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认为我就是教他起立,那这五个细节或许就会少一两个,这样训练下来孩子也不会很有兴趣,也没有变化。所以不管是训练初级的项目还是高级的项目,要特别注意和孩子在一起时,你俩就要有来有往。要观察孩子是不是注意到你了,他注意到你时你应该怎么反应,他又应该对你的反应怎么回应,他回应之后你又应该给他什么结果,这是回合试验里头特别强调的。只要你在回合试验里和生活中都把握了有来有回的细节,你就会发现孩子进步很快,而且总是能够注意到你。

  所以一个回合就像一部戏,有平淡的时候,也有小高潮,中高潮,大高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听到响声后孩子可能会下意识地找声音来源,虽然他不一定是主动想接近你,但是他一旦看到你后,你的后续反应(和他说话、微笑和关注的眼神)对他的注意是一种强化,如果看到的是他愿意看到的,他就会持续地注意你,但如果看到的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比如你没有任何反应或者面无表情地说“起立”,他可能就不会再注意你了,当你说出来以后,他起立了,“妈妈好开心啊”,表情也很欣喜,他站起来后你的反应也是他想得到的。这就好比起立就是一个开关,只要他一起立,你就有以上的变化,所以他就会愿意注意你。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弄出响声,然后孩子看你,这对于你和他的交往是一种强化,他看到你以后你说出指令,你这时对他有预期,希望他可以听你的话,然后他真的做出了这种反应,这对于你的沟通又是一种强化,所以你也会愿意这样做。你越是掌握了这些细微的诀窍,孩子越是在你掌控之中,反过来讲,孩子没给你注意,敲桌子打板凳都没有用,非得要拿他最喜欢的东西来贿赂他才行,“看着我给你糖吃”他才看着你,或者你声嘶力竭的喊他才看着你,或者你发出来这种指令他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所以现在大家都感觉自己的孩子没法教,你曾经教过,但他没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然后你就气馁放弃,直至形成这个孩子教不了的观念。实际上是因为在教的时候孩子没有做出过正确反应,我们也没有帮助过他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教学里孩子始终得不到强化。如果我们反复地做出一个行为但始终得不到正性的结果,这个程序就叫消退,消退就是让一个正性的行为消失,消失了你又不愿意承认是你没教或者不会教,所以就认为是孩子不可教,把孩子标签化了。但你如果注意到了这些细节,而且运用了辅助教学的手段,孩子就会不断地得到强化,你就会开心,信心不断地增加,当你变得有信心了,孩子也会喜欢训练。这就是没有变化就没有强化。

  2、没有节奏就没有强化。

  我们在做结构化教学或者回合教学的时候光有变化还不行,我还有一句话,没有节奏就没有强化。操作一个简单的指令需要有来有回,但这四个变化是强度一样的吗?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吗?都不一样。所以光强调变化还不成,还得把节奏感体现出来,应该是有张有弛,强化他的时候就比较弛,观察他的时候也比较缓,注意和注意之间就会比较紧张、比较快。

  赞赏孩子有三种独门利器:语言,身体和大家比较熟悉的物质或机会的奖励。语言可能在大家教育孩子的时候用得更多;身体可能大家用得不少;物质或机会的奖励大家是最常用的,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

  在语言赞赏方面,赞赏我们的孩子时需要学习老外夸人的精神。像“不可思议”这种我们认为很夸张的赞赏老外却经常挂在嘴边,他们也不见得技术多好但站上台就显得很有信心,我想这和这样的“吹捧”有关。

  我·翻译了一些老外总结的夸人的词汇,虽然我们的语言里没有那么丰富的可以一一对应的的词汇,但也能在我们常说的“真棒”的基础上扩充不少了,希望大家多练习怎么充分地表达出这些夸人的话:

  哇,你终于做到了。

  你真了不起!

  你做这些让我很开心!

  你学得真快啊!

  太出色了!

  真不可思议啊!

  妈妈真为你骄傲!

  哇!

  做得一点不错!

  真是不敢相信!

  你很擅长这个嘛!

  我就知道你能做到!

  我真想拥抱你一下!

  击掌!

  好极了!

  干得漂亮!

  太精彩了!

  谢谢你做的!

  你让我感动了!

  做得不错,继续努力!(我们在回合试验教学里,除了不断学习新东西,也会穿插一些以往学过的内容,完成旧的任务时,可以给予这种中性的表扬!)

  你终于上路了!

  还行!(始终做得不好,终于好一点了!)

  这些表扬孩子的话我们应该怎么说出来呢?夸孩子不仅仅是把“你真棒”“好孩子”这几个字说出来,而是要真正发自内心,声音要足够上扬,眼神要透露出惊喜,面部肌肉要动用起来,身体要舒展向外而不要内收,把夸他的气氛烘托出来。你的表情,语调,神情都搭配起来孩子就会感兴趣。当然除了表扬孩子以外,还要用一句话说明你表扬的是他的什么行为。

  如果你会说英文的话,说英文也没关系,没准孩子对你的表情更感兴趣,只要你搭配的表情一致。我们所长英语说得比母语还好,他就说英语完全靠面部表情的肌肉来运作,而汉语完全是在喉咙里发音。

  还想提醒大家的是,孩子有进步了要赞赏,孩子屡教不会的时候千万不要情绪激动,当教学的人变得情绪激动的时候,孩子关注的重点已经不是怎么学会你所教的,而是怎么让你不那么激动!

  以上是口头表扬,身体语言也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表情配合着手势,所以大家也要学会巧用身体语言。但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我在给机构的老师做辅导的时候,一开始我也没注意到这种现象,后来以色列专家来的时候,指出大家在表扬的时候表达还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存在身体接触过多的问题。身体在国外被看作是很私密的东西,虽然他们经常吻脸颊,但摸或者抓他们一下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身体的接触是最高级别的赞赏,但像拥抱这样的动作我们太滥用了,所以我不主张大家在每个回合结束的时候都拥抱或者亲吻孩子。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但孩子总能注意到你,这是一个本事。要做到这点就得锻炼自己的面部肌肉,大家没事可以嚼嚼口香糖,笑起来的感觉就会不一样。

  物质奖励是大家常用的,但我们不但要会用还要会善用。

  物质奖励大概有以下这几类:口舌相关,大多是吃的;耳目相关的,看的听的;与手相关的,那就是玩具或者活动;机会与特权,像去一次麦当劳等。物质的奖励林林总总,作孩子的父母尤其是自闭症孩子的父母要有心,孩子的很多行为问题都是因为对强化物的管理不规范而造成的。如果你期望通过吃的、喝的、玩的来强化他的某个行为,那么只有当他出现这个行为的时候才可以得到满足。比如孩子一星期坚持做训练而且没有哭闹的行为就能吃一次麦当劳,这期间姥姥从外地回来了,孩子说“我想吃麦当劳”,姥姥说“走!”然后爷爷来探亲,孩子又说,“我想吃麦当劳”,爷爷说“行!”,又或者是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了麦当劳,那这个奖励措施就没有效果了,这就叫没有管理地使用强化物。这样强化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在平时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也可以从其他渠道得到满足,所以有些家长会觉得“我也在用强化物,我也在用代币,可是为什么就没用呢?”这就是你的方法出了问题,既然要用麦当劳来作为强化物,那就应该是在这一星期内,孩子除了完成任务,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实现他的愿望,这样的管理才是有效的。我建议大家在家里建立一个物质强化柜,钥匙只有你拿着,如果其他人也拿着钥匙的话,你要在旁边贴上纸说明孩子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强化。如果孩子想要就可以得到,训练时或者你要求他做某件事时再用它来作强化物就没有效果了。这样的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做不到,没有强化柜就不用说了,很多家长连管理强化物的意识都没有。

  影响我们的强化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

  1、是否依从于预期的行为(依从原则)。即孩子只有做出预期行为才能得到,只要有预期行为就能得到。

  2、是否紧跟着预期的行为(即时原则)。奖励孩子的时间离他做出预期行为越近效果才会越好。尤其在回合试验教学里,像摸耳朵这样的动作一秒就完成了,你要在半秒之内给予强化,否则半秒后强化的就不是摸耳朵这个动作了。

  3、是否匹配所预期的行为(匹配原则)。这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我看过一些录象,家长拿梨罐头来作强化物,孩子每做完一个动作就给一片罐头,孩子刚开始确实也挺高兴的,很配合。就这样两秒钟做动作,一分钟来消费,一会儿罐头就没了,只好又换成罐头水。罐头快完的时候孩子对做动作就已经无所谓了,等换成罐头水,两秒后孩子完全就不配合了。这就是不匹配,也就是说孩子所做的行为不值得用这样的强化物来强化他,在这里一个动作1/4片山楂片是比较合适的。也有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把一片山楂片分成不止20份,手一粘就是四五片,这样做孩子都不会觉得是强化了。

  4、当时是否处于渴求的状态(剥夺原则)。这也是家长最容易违反的原则。某件东西得不到的时候才会对它渴求,要让它成为强化物就要让孩子一段时间不能得到它,所以强化物需要管理。

  要牢牢地记住以上四个原则,之前讲过的变化和节奏也是需要牢牢地记住的,能做到这六个方面就很专业了。以上让大家对我们的“武器”——强化有所了解,那应该怎么使用这些武器呢?那就需要我们掌握等级赞赏,意思就是都是强化,但等级有所不同。

  所有A级强化都是针对新的学习项目的,即是孩子现在一点不会需要学习的项目。A极强化里也有几个等级,以下列举的等级是逐步降低的。

  物质+躯体接触+惊喜的表情+高昂的语调+最强化的口头内容+饱满的语态

  物质+高昂的语调+强赞赏性的口头内容+饱满的语态

  躯体接触+高昂的语调+强赞赏性的口头内容+饱满的语态

  稍次的B级强化用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里我们也会有教学内容,也会对孩子的行为有所期望和要求。同样,B极强化里也有几个等级,以下列举的等级是逐步降低的。

  高昂的语调+赞赏性的口头内容+饱满的语态

  赞赏性的口头内容+饱满的语态

  手势赞赏(竖拇指等)+欣赏关注的眼神

  欣赏关注的眼神+微笑点头

  欣赏鼓励的眼神

  关于赞赏的给予,有两种方法——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连续强化即每次孩子出现预期行为我们都给予强化,比如回合试验教学里学习新项目的时候,每次只要孩子出现预期的行为,我们都给予A级的强化;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个项目,我们就采取间歇强化的方式。间歇强化又分两种:基于剥夺时间的赞赏和基于行为频度的赞赏,而这两种赞赏又各有两种方式。以下举例说明。

  比如一个上午的训练全部是维持的内容,基于剥夺时间的赞赏:

  按固定间期强化(针对每个三分钟或五分钟后的第一个预期动作进行强化)

  按可变间期强化(强化与强化之间没有固定的间隔时间,但平均三分钟或五分钟强化一次)

  基于行为频度的赞赏:

  按固定频率强化(每三次预期行为强化一次)

  按可变频率强化(强化频率不一致,但平均频率事先设定)

  有的家长因为已经习惯使用连续强化了会忘记使用间歇强化,而有的家长一直不用连续强化,这样都会出问题,因为这两种强化各自针对的学习项目是不同的,不能始终用一种模式。

  另外,强化物的选择是家长训练前一定要做好的。

  大家要在家人面前进行足够的练习直到掌握要领再去训练孩子,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在国外每个训练孩子的老师都至少要经过两三年的训练才可能获得相应的资质,之后才可能接触到这些孩子。(未完待续)

上一篇:关于自闭症儿童状况的调研报告(片段) 下一篇:自闭不是自我的封闭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