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康复成功案例带给我们什么?

2022-09-13 18:10:36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1108

  作者:吴亚明

  我的手机上有数十个跟孤独症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在孤独症领域推送最多的内容有两类,一类是干预方法、资讯,另一类就是成功案例。

  随着孤独症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识,随着知识与方法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早期被识别出来,接受干预,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部分孩子通过系统干预进入到幼儿园和小学,融入普通的群体生活。对孩子正在干预的家长来说,这既鼓舞人心,也带来了焦虑、压力与困惑。“别人的孩子怎么进步那么快,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行?别人的孩子能上幼儿园上小学,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去?”

  我也喜欢看案例,案例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强,案例的成功也可以激励我们。但我们要知道,案例并不等于案例中所描述的孩子的真实状态,这并不是说写作者在说谎,而是在文字叙述的过程中总有加工、选择,精简、提炼。因为传输工具与传输方式的问题,信息输送与信息接收之间就存在了很多模糊地带,比如:这个孩子的初始状态如何?他的智力发展如何?他的父母都做了什么?他的干预是如何进行的?他现在有哪些方面的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

  成长和干预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篇文字完整呈现,我们看不到他们在实际干预中具体做了什么,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梗概,一个故事。而我们置身于日复一日的生活细节之中,在现实之中,与案例对照呈现给我们一种错位感,而这种错位感会令我们感到沮丧和挫败。

  那么微信公号要取关吗?案例还看不看?我认为要看!在干预教育中,尽可能以一种开放的方式与外界沟通,获取资源、方法、共鸣和帮助,这些能够有效地调节心理,让家长以更有韧性的态度面对干预和生活。

  看案例不应过于纠结案例成功这个结果,而是应该多关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哪些做法是值得借鉴,哪些是可以对照、思考和反思的?最终这个落脚点还是应该落实到自己的现实中,孩子的干预上。最坚定的核心仍然是保持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的节奏落实干预中的每个细节,专注地完成与孩子的链接。故事是别人的,现实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唯一可以把握和改变的就是现实。

  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孤独症孩子,他们在发育程度、能力、教养环境、性格千差万别。在干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的障碍也各不相同,尽力获取资源,整合资源,用于孩子个别化的干预,帮助孩子在每一天获取实质性的进步,那么我们也将成为别人的故事!

上一篇: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多动症 下一篇:孩子为何会出现退行型孤独症?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