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事不只是让人服从

2021-10-20 16:51:29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1319

  郭延庆

  昨天门诊中,一个家长聊到她家的小患者在学校的遭遇:每当他在课堂上要起立(上课时的统一仪式,或课堂中回答问题等等),他都要把凳子推到一个特定位置。这样做,就会发出刺耳的声音,影响课堂甚至楼下的教室。为此,老师要求他不要再推了,可是小朋友非推不可。常常因此和老师闹的不可开交。老师把头疼的孩子交给家长,家长把头疼的孩子交给医生。医生听到这个故事,哑然失笑:解决事,不是让人服从这唯一途径。

  我跟家长说,这孩子每次起立,把凳子推到特定位置,只要他不是总也找不好这个位置,反反复复,推来推去,折腾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这就不是什么问题。他喜欢这样做,他觉得这么做踏实,或者已经习惯。这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他推椅子,椅子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干扰了其他人。老师要求他终止这个行为,也无可厚非。假如这个小家伙有足够的心理灵活性(心理弹性),那么,服从了老师的管理,大家也就都平安无事了。

  问题就在于,小家伙不服从这个管理(或者建议)。这以后发生的事情就好玩而且值得深思了。对老师来说,你费力地推凳子,声音还刺耳,影响别人。我建议(或要求)你别再这么干了,这不是利人利己又很方便的事情吗?不推凳子有那么难吗?你是不是故意对抗?

  对小家伙来说,推到那个让他满意的位置,可能有着他人不能理解的意义。只要起立,就得这么做。你阻止我,只会让我更焦虑。你要阻拦我,我更加会哭闹不休。哭闹不休的结果,就是孩子被家长带回家教育。

  日常生活中,服从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和生命技能。每一个人每天都有大量的行为是在服从的背景下完成的。服从是这么不显眼,以至于我们已经习惯了服从,甚至不觉得自己在不自觉地服从着什么。只有当周围处于我们同样背景下的个别人以不服从的姿态和行为表现时,我们才觉察我们自身的服从。就像今天所举的这个例子,我想,班里大多数同学是乐于服从老师的建议的。而服从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的确是解决问题之道。

  但是,服从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之道。当有不服从的现象发生时,我们不能唯服从是求,而是应该退回到事情本身。比如,这个小家伙推椅子的问题。问题在哪里?问题不在推椅子,而在于推椅子时所发出的声音。不推椅子,当然也就回避了这个声音,是一个解决之道。往椅子脚上砸个塑胶垫或贴块胶布,是不是也可以减少声音或不发声音了呢?或者,辅助孩子抬起椅子轻轻放到他觉得合适的位置,是不是也可以回避那种刺耳的声音呢?

  不服从的现象和行为,当然值得我们功能分析一番,然后再采取合适的处理,以增加服从的行为。但要记住,不服从的现象和行为,还提醒我们离开人,回到事本身上来。不以服从为追求,还把事情解决了,往往会令世界更美好。

  最后再说说心理灵活性(心理弹性)。“不服从”所纽结的双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其实都体现着心理灵活性的匮乏,不只是不服从的那一个。

上一篇:浅析孤独症与遗传的关系 下一篇:困境之中,家长的无奈与自我武装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