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认知情感障碍的心灵理论学说

2020-11-10 17:33:05 来源: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阅读量:2084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汪子琪 王力芳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儿具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延迟、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的行为等表现;此外患者还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和情感障碍。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有心理学家认为孤独症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患者揣度他人心态或行为的心理见解能力欠佳,无法解读他人的心理,表现出社会认知等方面的障碍。这一理论被称为“心灵理论学说”(theory of mind)。

  心灵理论学说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尤塔·弗里斯和剑桥大学的西蒙·巴伦-科恩提出。该学说认为,正是由于大脑中特定神经回路的存在,我们才能对别人复杂的内心活动做出猜测,从而准确地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判。孤独症儿童很少模仿,在想象力和模仿能力方面存在缺陷,而模仿能力需要对他人具有所谓的“心灵见解”。最初建构此理论很著名的游戏测验是,要求儿童判断测验中出场人物(玩具人)的“虚假信念”。首先演示一名玩具人(名红红)将一个玻璃球藏在盒子里,之后走出房间;然后另一玩具人进来,从盒子里拿出玻璃球放进另一个盒子里。研究人员向儿童询问有关记忆的几个问题之后,提问关键性的问题:“红红回来之后,应该先从哪里找玻璃球?”。研究发现,80%孤独症患儿做出错误判断,回答先从第二个盒子里寻找;而正常儿童以及唐氏综合征患儿(21三体综合征,表现为智力障碍)都能回答:“红红回来后先从第一个盒子里寻找玻璃球”。由此可见,孤独症患者对他人思维、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化表象的认知存在特异性缺陷。

  那么大脑如何执行“心灵见解”任务呢?究竟孤独症患者大脑中的何种异常使其出现认知尤其是社会认知的障碍呢?我们知道,神经元作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人脑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些神经元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可以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人体其他各器官,从而调控多种生理活动,甚至感知、记忆、思维、言语等高级功能。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开始意识到,随意运动(指由人的主观意识控制和调节、具有一定目的和指向的运动)受到运动前区皮质(大脑额叶的一部分)神经元的调控。比如说,当猴子拿花生时,就会激活某个神经元,而当它拉杠杆时,则会激活另一个神经元。这些脑内的神经元通常被称作运动神经元。20 世纪 90 年代,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贾科莫·里佐拉蒂和维托里奥·加莱塞以恒河猴为研究对象时意外发现,当猴子看到它的同伴或研究人员做出相同动作时,一类运动神经元居然也处于激活状态。例如,当它看到其他猴子做出拿花生的动作时,调控这个动作的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这些特殊的神经元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因此被称为镜像神经元。脑成像技术显示,镜像神经元也存在于人类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这些观察结果意味着,镜像神经元或者更准确地说镜像神经系统,不仅能传输运动指令,还能在脑海里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别人的动作。借助于这种能力,猴子可以预测一些简单的目标导向行为;而人类的镜像神经系统更为高级,可以帮助人类推测他人更为复杂的动机。

  随后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在人类大脑的其他区域也有分布,比如扣带回和岛叶皮质,并且这些神经元也可能参与共情反应(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对前扣带回皮层的研究显示,当一个人看到他人饱受疼痛的折磨时,这个人自身的痛苦神经元(常因疼痛而被激活)也会被激活。同时,镜像神经元也可能参与行为模仿。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猿类中已基本退化,而在人类中却显得异常突出。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安德鲁·梅尔特佐夫发现,如果你朝一个婴儿吐舌头,那么小家伙也会依瓢画葫芦地吐出舌头来。由于婴儿看不到自己的舌头,所以他不可能靠视觉回馈和误差矫正来学习这种技巧,而很可能是镜像神经元发挥了作用。镜像神经元还能使人们置身己外,亲眼目睹自己的一言一行,这可能就是人们自我认识、自我反省需要的基本能力。由于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类才能学习新知、与人交往。人类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之上。

  由此可见,镜像神经元对社会认知非常重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可能正是由于镜像神经系统的异常而出现心灵见解的缺陷和社会认知方面的问题。科学家们将进一步探索镜像神经元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理解其中的生物学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诊断疾病,对治疗和康复训练也将大有裨益。家长们在日常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帮助和训练中也应多注意其社会认知方面的问题,增加人际互动训练,引导孩子关注家长和他人的情感,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将有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上一篇:孤独症谱系障碍遗传学研究进展 下一篇: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共患情绪问题的研究及治疗
0

热门文章